"
故障类 别 |
原 因 |
消 除 方 法 |
凿石速度降低 |
工 作气 压 过 低 |
1.适当减少同时工作的凿岩机台数,或者适当减少其它耗气的作业。 2.消除管路漏耗。 3.缩短输气管路长度(气管长度应控制在15米以内)更换过小的气路大小和气门开关。 |
润滑不良 |
按规定注油,并保持注油器油路的通畅,严禁无润滑作业或用润滑脂润滑。 |
|
钎尾尺寸不当 |
钎尾长度保证一百零八正负一毫米,过长或过短均修正。 |
|
零件失效 |
必须及时更换失效的零件。 |
|
水路不畅,机头端部漏水及水灌入机腔 |
1.及时更换拆断的水针。 2.钎杆中心孔堵塞或太小,应更换钎杆。 3.水针孔径不合规格(一般不小于3毫米)应更换水针。 4.水压高于气压,造成高压水向机内倒流,破坏机器的正常润滑和工作,此时必须降低水压。 |
|
气腿推力不足及伸缩不灵 |
1. 气腿胶碗磨损或松脱,更换或重新装配。 2. 架体与外管松脱,造成上下腔窜气,须旋紧架体。 3. 密封件损坏或丢失,应更换。 4. 调压阀涨圈磨损,定不住位,应更换。 5. 换向阀磨损或换抽阀卡坏丢失,造成换向阀定位偏移,应更换和增补零件。 6. 板机磨损,压缩换向阀时行程不够,气腿不易缩回,应及时更换板机。 |
|
机器振动过大 |
1. 气腿与地面支角过大或推力不足,造成机器后座力大,应改变角度加大推力。 2. 钎尾套磨损过大,使机器摆头,应更换钎尾套。 3. 钎杆弯曲引起作业不稳,应更换直钎杆。 |
|
水针拆断 |
活塞小头端部严重打堆 |
更换活塞。 |
钎尾和钎尾套配合间隙大 |
钎尾套内六方对边尺寸严重磨损,必须及时更换。 |
|
钎尾中心孔不正或不符合尺寸要求 |
应按要求修整钎尾 |
|
气水联动失灵 |
水压过高 |
应采取降压措施 |
气路,水路堵塞 |
检查并排除气,水管和注水阀体气,水路的堵塞物。 |
|
注水阀弹簧疲劳失效 |
要换弹簧。 |
|
隔气,水胶圈失效 |
检查更换密封件。 |
|
锈蚀 |
清洗除锈。 |
润滑
环境温度(℃) |
名称 |
牌号 |
闪点(开口)(℃)不代于 |
运动粘底(厘斯)40℃时 |
凝点(℃) |
标准 |
10~30 |
机械油 |
L–AN46 |
一百八 |
41.4~50.6 |
–10 |
GB443–八4 |
–10~30 |
机械油 |
L–AN46 |
170 |
19.八~24.2 |
–15 |
GB443–八四 |
–30~–10 |
冷冻机油 |
HD–13 |
160 |
11~15(50℃) |
–40 |
SY1213–79 |
气管与气压:
气管内径25毫米,为了避免管路压力损失过大,从气源到机器的气管长度不应超过15米,并且,管路接并没有的通径不允许小于20毫米。气压一般为0.4~0.63mp为宜。
水管与水压:
水管内径13毫米。工作水压应低于当时的工作气压。水压过高易造成气水联动失灵,甚至发生“洗锤”而破坏机器润滑等弊病。一般水压在0.2-0.3mp为宜。
钎杆:
最好采用标准的中空六角钎杆(CB/T六四八一~2002)。
钎尾端面硬度HRC49~55。硬度过高容易“崩钎”损伤活塞;硬度过低,钎尾易被打“胀”而不易取出。
钎尾端面应平整并与钎杆轴线垂直,倒角不可过大。
钎尾水针孔的四线偏移不允许超过1毫米;孔径,孔深都应
拆装注意事项:
1.配气阀:配气阀是凿岩机的重要部件,装拆时应细心。不可打堆或磕碰是毛刺。重装时必须保持零件清洁,装好后用手轻轻摇动,阀应能在阀柜中灵活地运动到两端极限位置。
2.钎尾套:钎尾套与转动套是靓配合。拆卸钎尾套时,可将转动套放在油中加热200℃(油不得超过250℃,以免降低转动套的硬度),保温一段时间后在钎尾套孔内用碎布(或棉纱)沾冷水塞入,使钎尾套急冷收缩,从顶部插入钎尾,用手锤即可将钎尾套打出。装入时只要将转动套加热后,迅速将冷的钎尾套放上,用手锤打入到底部位置。
3.螺旋母和花键母:螺旋母与活塞,花键母与转动套均是左旋螺纹连接,拆装时要注意旋转方向。
4.气管弯头和水管弯头:拆卸时,先将气管弯头或水管弯头往里推,再用螺丝刀将钢丝卡环撬出既可取出气管弯头或水管弯头。装配时,先将气管弯头或水管弯头推到底,用螺丝刀将钢丝卡环拔入柄体的半圆槽内,再将气管弯头或水管弯头拉出顶住卡环,即可安全使用。
上一篇:普通钻机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
下一篇:喷浆机如何处理常见的问题